时间 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时间概念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
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
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例如
月球绕
地球周期,地球绕
太阳周期,
地球自转周期,
原子震荡周期等。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是人们认知的一种
错觉。大爆炸理论认为,
宇宙从一个起点处开始,这也是时间的起点。
爱因斯坦在
相对论[2] 中提出:不能把
时间、
空间、
物质三者分开解释。时间与空间一起组成
四维时空,构成宇宙的基本结构。时间与空间在测量上都不是绝对的,
观察者在不同的
相对速度或不同时空结构的测量点,所测量到时间的流逝是不同的。广义相对论预测质量产生的重力场将造成扭曲的时空结构,并且在大
质量(例如:
黑洞)附近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比在距离大质量较远的地方的时钟之时间流逝要慢。现有的仪器已经证实了这些相对论关于时间所做精确的预测,并且其成果已经应用于
全球定位系统。另外,狭义相对论中有“时间膨胀”效应:在观察者看来,一个具有相对运动的时钟之
时间流逝比自己参考系的(静止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慢。
就今天的物理理论来说时间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也没有量子特性。一些至今还没有被证实的,试图将相对论与
量子力学结合起来的理论,如量子重力理论、
弦理论、M理论等,预言时间是间断的,有量子特性的。一些理论猜测
普朗克时间可能是时间的最小单位。
根据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所解出广义相对论中的
爱因斯坦方程式,显示宇宙的时间是有一个起始点,由
大爆炸开始的,奇点没有“之前”一说,讨论在此之前的时间是毫无意义的。而物质与时空并存,只要物质存在,时间便有意义。
爱因斯坦认为:“现在、过去和将来之间的差别只是一种错觉。”时间倒流或回到过去,其实是建立在一个不存在的逻辑基础上的。(注明:在基本的物理学定理中没有时间概念,时间不参与计算,这并不表明其不存在,物种衰老、昼夜更替都证明其真实存在,切莫误解其意;相对论中,粒子的很多运动,裂变、聚变,互相之间都是这种关系,互为倒放的关系。)